古代外交的笨办法
01
古代的外交啊,就像玩游戏里的回合制一样,一步一步来。你想跟对方说个事儿,得派个使臣跑老远给你传话。对方回话也得这么来回折腾。秦王让使臣送信来说,用十五座城换和氏璧,这已经算挺有诚意了。这事儿要是换成别人,可能就直接拒绝了,但要是被秦国打了,其他那些诸侯国肯定笑话你:“嘿,那个赵国傻乎乎的,好好的十五座城不要,非得挨揍!”所以,在赵国实力不如秦国的时候,只能答应这个交易。蔺相如就说得很明白了:
“秦国拿城来换玉,赵国不答应,这是我们的错;赵国给了玉,秦国却不给城,那就是秦国的错。两种选择比较一下,还是答应交易,就算吃亏也要让秦国占不到理。”
02
这个道理现在人都懂。可现代人不明白的是,在古代,这事儿可不像打电话那么简单,直接跟秦王说:“行,我同意了,你先把城割了,我再把玉给你。”压根不行!赵王也不能光对秦国的使者说:“我同意了,你回去告诉秦王,先把十五座城割了,我再派人送玉过去。”要是这样,别的诸侯国看着你,多没面子啊!而且让对方使者传话,谁知道他能不能传对,搞不好最后全听秦国的,话语权都被他们拿走了。所以既然赵国答应了用城换玉,就得派使者去秦国表达诚意。怎么表达呢?当然是带着和氏璧亲自去啦。土地不能搬过来,但和氏璧就那么一小块儿,既然答应了,当然得带过去换地才行,这样才能显得咱们是真心实意的啊!
展开剩余75%完璧归赵其实是外交胜利
这就是战国时期的外交规则,大家都知道的事儿,就跟人得吃饭喝水一样,根本不用多说。
当时赵王一决定要答应,直接就问:“谁愿意去趟秦国?”根本没考虑要不要派使者、要不要带和氏璧这种问题。因为带和氏璧去秦国,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。带上和氏璧,大张旗鼓地去一趟,这才显得赵国真心实意,没有耍什么花招。
但问题是,带着和氏璧去秦国,这不是羊进狼窝嘛?那老虎能不吃羊吗?
要是秦国拿了和氏璧翻脸不认账,赵国该怎么办?赵国打不过秦国,只能吃哑巴亏,这不光丢面子,还得丢里子。
在这种情况下,蔺相如站出来接下了这个任务,还保证能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。这正中赵王下怀,赵王二话不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他,派他去秦国。
赵王问:“谁愿意出使秦国?”蔺相如回答:“大王要是没人选,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去。要是秦国把城池给了赵国,和氏璧就留在秦国;要是不给,我就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赵国。”于是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了秦国。
有些人说,赵国打不过秦国,不敢惹秦王,结果蔺相如用计谋骗了秦王,反而得罪了秦王,白白把和氏璧送回去。这些人完全没搞清楚当时的外交目标。蔺相如的任务不是去求和,而是帮赵国在舆论上占优势。
蔺相如的胆识与智慧
好,我来用更口语化的语言重新说一遍:
你看啊,蔺相如去秦国的目的可不是真的想解决什么问题,而是要让其他国家都觉得赵国做得对,让大家知道赵国有这么厉害的人,实力不容小觑。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。
其实得罪秦王这件事,早就在他的计划里了。咱们再看看这段话:“如果秦国拿城池来换和氏璧,赵国不答应那就是理亏;但要是赵国给了璧,秦国不给城,那理亏的就是秦国。”两边一比较,当然是宁可让秦国背这个黑锅啦。
蔺相如就是要让大家清楚地看到:秦国才是那个不讲道理、耍赖皮的国家。这事儿注定会惹怒秦王。
当时的情况是,虽然秦国比赵国强大一些,但也没强大到压倒一切的地步。六国加起来的实力还是比秦国强得多,所以秦国也不敢太嚣张。
在这种情况下,外交就特别重要了。秦国提出用土地换和氏璧,蔺相如带璧出使秦国,其实是在打一场舆论战,不是真的想解决问题。
蔺相如到了秦国,接下来该轮到秦国交地了,结果秦国没动静。这下就很明显,是秦国违约了。所以蔺相如想办法把璧送回赵国,这完全说得过去。
蔺相如几句话就把和氏璧从秦王手里要回来,还安排人悄悄送回赵国,这可真是大智慧啊!
他还敢拿着璧威胁秦王说“玉石俱焚”,甚至在送璧之后还敢跟秦王谈条件,要求先给地再收璧,这得有多大胆子啊!
到了渑池之会的时候,情况更危险了。赵国已经丢了地盘,秦王还想趁机羞辱赵国。
蔺相如为了让赵国挽回点面子,完全是靠着一股孤勇硬撑下来的。
完璧归赵后续:渑池之会中的蔺相如
所以蔺相如就走上前,给秦王递了个瓦盆(古代的一种乐器叫“缻”),然后跪下来请求秦王敲一下。秦王哪肯干啊,这多没面子。蔺相如就说:“咱们离这么近,我豁出去了,要是你不答应,我就跟你拼了,用我的血溅到你身上!”秦王周围的人立刻拔出刀要冲他动手,蔺相如瞪着眼睛大吼一声,那些人居然被吓退了。秦王一看这阵势,也只能硬着头皮敲了一下瓦盆。
蔺相如就这么跪在地上,眼睛一瞪,就能把秦王身边的侍卫都吓得后退,最后逼得秦王不得不给赵王敲瓦盆助兴。你说蔺相如这气势,真是让人佩服。
不过话说回来,蔺相如的智慧和勇气确实没话说,但他能当上大官,靠的不只是这些。赵王亲眼看到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的表现,觉得他有本事,这才让他站到了廉颇前面。但在廉颇眼里,这些算不了什么,毕竟廉颇自己也是带兵打仗的好手。廉颇心里不服气,就想跟蔺相如较劲。但你要知道,廉颇要是真的跟蔺相如争论起来,那绝对是自找没趣。廉颇总觉得自己战功显赫,可别忘了,渑池会之前赵国刚刚丢了好几座城池,这也能算战功?所以说,蔺相如真正的高尚之处,是在廉颇对他不满之后的表现。蔺相如完全有能力让廉颇吃个大亏,但他选择退让,这份胸襟比他的勇敢还要难得。
别较劲,有胸怀才能走得更远
敢拼命的算条汉子,但那种明明能打却愿意忍着,甘愿背“怂”这个名声的人,那才叫真勇士。廉颇一开始不服蔺相如,觉得人家凭啥能跟自己平起平坐,还不是靠嘴皮子?他自己仗着武力,觉得捍卫国家尊严这种事他也能干,而且干得更好。
可后来蔺相如一再避让,廉颇终于意识到,原来真正的勇敢不是硬碰硬,而是懂得退一步。当他明白这一点的时候,他真的服气了,直接跪下来认错。这下子,蔺相如的形象就更高大了,他的胸怀和智慧让廉颇彻底服了。
最后想一想那个“二桃杀三士”的故事,那几个家伙要是没那么爱争个高低,也不至于闹到互相残杀的地步。再看看现在的自己,在网上被人说两句就急眼,非要跟人争论个你死我活,越吵越激动。想想蔺相如这样的高人,真是让人不得不服啊!
作者声明:内容由AI生成期货配资选哪家
发布于:陕西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信钰证券_合法配资开户_配资操盘开户观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