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邯郸成语拾遗·杠杆型股票
卖主求荣
□郑延芳
成语“卖主求荣”,典源于《史记·赵世家》所载晋卿赵朔友人程婴及门客公孙杵臼合力救护赵氏遗孤之事,程婴对搜求赵孤的兵士们假称:“谁能与我千金,吾告赵氏孤处。”公孙杵臼配合他演戏,故意大骂:“小人哉程婴!昔下宫之难不能死,与我谋匿赵氏孤儿,今又卖我。纵不能立,而忍卖之乎!”
后人依此典提炼出成语“卖主求荣”“卖友求荣”,指奴仆或臣子出卖主人的利益,以换取个人的荣华富贵,或出卖朋友以谋求名利地位。
“赵氏孤儿”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晋景公在位期间。此时,赵氏家族杰出的领头人、掌控晋国朝政二十年的赵盾已经去世,新一代宗主赵朔继承了父亲的爵位,又被晋景公任命为下军将,娶了晋成公之女(《史记》载为成公姊,史称赵庄姬)为妻。赵氏虽依然显贵、位在六卿之列,但已远不如赵盾时期权势滔天的风光。
《史记·赵世家》载:晋景公三年,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。由此便引出一段百转千回、可歌可泣的故事,这是“赵氏孤儿”在史书中最早的记录,后世不断将其改编成戏剧、小说传入民间,其中以元代纪君祥创作的杂剧《赵氏孤儿大报仇》影响最大,被列为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,也是第一个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,至今仍在被演绎被传颂,成为世界舞台上一出伟大的悲剧经典。
展开剩余65%悲剧的始作俑者屠岸贾,是故事里残忍狡诈的反派,他究竟与赵氏何仇何怨,一定要赶尽杀绝、斩草除根呢?《左传》没有提及这个人物,《史记》中则称屠岸贾曾经是晋灵公的宠臣、晋国大夫。对于屠岸贾其人,史书上少有记述及评论,但以灵公荒唐无道、残暴不仁的所作所为,会被他宠信的臣子必然是能一起作威作福的小伙伴,明代刘基《郁离子》中便称屠岸贾和晋灵公合谋,几次三番意图杀害赵盾。后来,灵公被赵盾族弟赵穿杀死在桃园,赵盾等人迎回晋襄公的弟弟、晋灵公的叔叔公子黑臀继位,是为晋成公。失去了国君这棵大树,屠岸贾竟然没有遭到清算,但不得不低调消停了一段时间。晋成公病逝后,晋景公即位,屠岸贾又逐渐得势,担任了掌管全国司法工作的司寇一职。此时,赵氏势衰,景公新政,屠岸贾应该是捕捉到了晋国政局的某种微妙变化,觉得自己出头、报复赵氏的时机来了。
于是,他以履行职责为由,翻起了赵盾“弑君”未被惩罚的旧案。尽管时任卿大夫的韩厥极力为赵氏辩解,仍无济于事。《史记》在此处这样记述: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,杀赵朔、赵同、赵括、赵婴齐,皆灭其族。“不请”“擅”,说明屠岸贾是没有经过国君允许的,擅杀大臣、诛灭赵氏全族这么大的动静,晋景公怎么可能毫不知情,事后也没有问责?而且,整个过程中诸将都听从了屠岸贾的指挥,除了倾向于赵氏的韩厥以及受过赵氏恩惠的公孙杵臼、与赵朔有交情的程婴这样朝堂以外的人,竟没有其他朝臣站出来为赵家说话,这就很诡异了。只能推测,赵盾在世时,权力过大,不仅国君公室不满,其他卿大夫也早已不服,赵氏一朝衰落便遭集体反噬。晋景公默许、纵容了屠岸贾的构陷和杀戮,或者也可以说,屠岸贾只是公室砍向赵氏、削弱公族的一把刀。
可是,天不灭赵氏,身为晋国公室之女的赵朔夫人赵庄姬躲在王宫内顺利生下赵武,公孙杵臼和程婴舍生赴死、忍辱负重终于救下赵孤。十五年后,晋景公生病占卜,韩厥借机进言,成功劝说景公接回赵孤,诛灭屠岸贾家族,恢复了赵氏封地爵位,令赵武承袭祖业、重续宗祀。又许多年后,赵武成为晋国正卿,带领赵氏再次崛起。
在《史记》浓墨重彩记述的赵氏孤儿这段故事中,程婴与公孙杵臼是被推崇的主角,两个身在朝堂之外的小人物,被命运的洪流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,他们没有妥协,没有卖主求荣或卖友求荣,他们坚守内心,主动选择了牺牲,牺牲生命,牺牲名誉,他们不仅仅是为赵氏保存赓续了血脉,更为后世留下了千秋忠义。
卖主求荣永遭唾弃,秉持忠义、不畏牺牲被世代褒扬传颂,成为华夏民族精神的底色。
来 源: 《赵都文化》杂志
编 辑:张禹 冀翔
审 核:孟庆文
投稿信箱:hd2926@163.com杠杆型股票
发布于:北京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信钰证券_合法配资开户_配资操盘开户观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