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邮箱:news_center@staff.hexun.com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邮箱:news_center@staff.hexun.com
聚焦楼市预期向好
编者按 种种迹象显示,楼市预期正在逐渐好转,而预期好转带动了楼市成交量的上涨。这表明,自9月份以来一系列增量政策的出台,对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效果明显。本期地产周刊聚焦楼市预期向好,以反映这一积极变化。
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周雪松
最近,土地市场出现升温迹象。在南宁市,青秀区凤岭北新地块出让,吸引了13家企业竞拍,通过500余轮次竞价,最终以溢价率166%成交,成为南宁年度地王。
“与以前相比,南宁房地产市场已经好很多了,正处于止跌回稳之中。”近日,南宁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。
实际上,房地产市场回温信号不少。土地市场方面,近期部分热点城市土拍热度较高,不仅北京、深圳宅地出让价格刷新纪录,而且杭州、成都等城市出让地块溢价率也都超过了30%。住宅市场方面,继10月份市场回暖之后,11月份市场进一步延续回暖态势,楼市预期持续向好。
01
地王数量创3年来新高
进入2024年以来,特别是临近年底,土地市场逐渐变得热闹起来。
克而瑞集团董事长丁祖昱注意到,随着预期向好,民企开始在一些城市高溢价拿地。
丁祖昱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,在今年1—11月新增货值TOP100房企中,11月份,典型企业拿地金额同环比分别上涨107%和181%,创年内新高。其中,尽管民企只有17家,但近期成都、西安等城市都出现了民企高溢价投资拿地的情况,成为投资低迷环境中的一大亮点。
11月6日,成都高新区大源板块宅地由金昊投资以20.7亿元总价、46.11%溢价率竞得,刷新了高新区楼面价纪录。10月22日,绿城以总价34.22亿元、50717元/平方米的楼面价拿下钱江新城二期最后一宗限房价住宅用地,同时也刷新了尘封8年的杭州单价“地王”纪录。
12月2日,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T107-0107地块进入竞价环节,经过295轮举牌,华润与中海联合体以185.12亿元的总价胜出,成交楼面地价70388元/平方米,溢价率为46.3%。这宗地块不仅刷新了深圳涉宅地块成交总价历史纪录,也是今年全国成交的最贵宅地。
此前,年内涉宅总价“地王”头衔,为11月29日中海地产摘得的北京酒仙桥地块,成交总价153.32亿元。短短3天之后,2024年的总价“地王”头衔就易主了。
“对于深圳T107-0107地块拍出185亿元的高价,业内都没有感到意外。”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表示,这宗新晋地王,位于深圳后海金融总部基地,是总部企业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,拥有完善的商业和交通等配套设施。
在今年8月份上海第四批次土拍中,徐汇区斜土街道一地块溢价率触顶达30%,最终由绿城以48.05亿元摇号竞得,成交楼面价为131045元/平方米,刷新了全国单价地王纪录。
丁祖昱说,尽管整体来看民企拿地疲软趋势还未明显改善,但近期民企重现土拍市场,并高溢价拿地,给市场带来新的希望。
据CRIC不完全统计,9月份至11月份,在30个重点城市土地成交中,至少有12宗地块被民企高溢价竞得(溢价率超过20%),这些高溢价地块主要分布在成都、杭州、西安、合肥等城市,高溢价成交的土地多以10亿元以下地块为主。
在南宁,最近出让的青秀区凤岭北长月巷地块,13亩地吸引了13家企业竞拍,竞价了500余轮次,最终以166%的超高溢价率成交。沉寂多年的南宁土地市场,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这样的现象。值得关注的是,今年当地成交的地块,基本都是民企取得,其中,广西恒力今年已经摘得了3宗地块。
虽然这些地块很多是以起始价“捡漏”成交,但是体现出民企对当前市场底部的认可,这也是当前房地产市场筑底的信号之一。当地业内人士邝钰基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,长月巷地块成交楼面价12762元/平方米,创下新高成为年度地王,有利于提振当地楼市信心。
今年3月27日,苏州、宁波、厦门三地土拍,同一天均诞生了单价新“地王”。进入11月份以来,在优质地块入市的带动下,土地市场成交规模和热度呈现出点状回暖迹象。在丁祖昱看来,未来核心城市若能提供更多优质的小体量地块,或将进一步修复民企拿地积极性。
据业内统计,今年出现单价、总价地王的城市集中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杭州、合肥、武汉、成都、福州、厦门、青岛、天津、西安、长沙、郑州、南京、宁波、苏州、珠海、东莞等20个城市,地王数量超过30个,创过去3年来最高纪录。
02
购房者预期向好成交放量
在房企预期向好,积极拿地的同时,购房者预期也在向好发展,并推动成交放量。这是否意味着楼市将迎来持续回暖?
对此,业内还存在分歧。雨润地产集团副总裁张岩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虽然近期楼市出现回暖迹象,但短期内全面触底反弹也不现实,市场筑底可能还需要3年时间,也就是说,要到2028年楼市才能全面止跌回稳。
不过,金隅集团(601992)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,近期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市场,预期都在持续向好发展。该公司在长三角、成渝等地都有布局。随着市场逐步回暖,将会在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重点城市继续拿地。
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,11月份,杭州土地市场和新房市场依旧保持较高热度。在土地市场上,杭州成功出让地块7宗,且多数地块高溢价成交;在新房市场上,成交规模持续增长,创全年第二高。
中指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,11月份,杭州推盘数量变少,但购房登记人数增长,热销项目增多,市场热度持续提升。当月,杭州十区(包含临安、富阳)商品住宅供应44.1万平方米,环比下降29.4%。在新政效应持续作用下,当月,商品住宅成交面积81.9万平方米,环比增长14.8%,同3月份成交规模持平,有6个项目中签率低于20%。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10月份,70个大中城市中,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有7个,比上月增加4个;二手住宅环比上涨城市有8个,比上月增加8个。房地产市场预期进一步改善。
根据克而瑞数据,11月份,重点30个城市成交面积创年内新高。受此带动,30城库存规模同环比齐降,有25城新建商品住宅消化周期环比缩短,六成城市消化周期缩短至18个月以内。
丁祖昱分析指出,受政策利好推动,重点城市新房成交复苏。典型如深圳,11月份深圳新房成交面积达到101.31万平方米,为近年来单月成交面积首次突破百万平方米,环比增长79%,同比增长1.9倍。
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郑州、成都等城市。11月份,郑州主城区房票安置工作快速推进,为新房市场补充了增量购房需求,住宅成交规模环比上升近三成,实现月度三连升,市场止跌回稳态势得到进一步巩固。11月份,成都楼市也延续复苏势头,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达228万平方米,同比上升66%,环比上升19%,再创新高。
丁祖昱表示,目前也有部分城市如珠海、惠州、长春、无锡等城市,库存消化周期在30个月以上股票买卖加杠杆操作,这些城市整体仍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信钰证券_合法配资开户_配资操盘开户观点